Sugata Mitra :孩子是如何实现自我学习
================================
http://www.tedtochina.com/2008/10/28/sugata_mitra_shows_how_kids_teach_themselves/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儿童基础教育的一些看法。在20分钟的演讲里,我将陈述四个观点——或者说是四个谜题。但愿我能成功地把我想表达的意思传达到你们的心中。
第一个谜题是边远地区必然与优质教育搭不上关系。这里所讲的边远,不但是指远离城市的地区,那里的教育会是怎样的图景?另一种理解是,在大城市之内,我们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贫民区或城中村,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通常滞后于城市中心地区。对于那些跟我们住在同一座城市,但生活却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的他们,教育又意为着什么?
我们开始的时候的估计是,在边远地区的学校不会有足够的教师,或者即使是有,也缺乏资金留住这些教师。此外,他们通常在学校基础设施方面也比较匮乏,即使是有,也往往存在维护上的难题。
我们决定要亲眼看看这些是否是真实的情况。去年,我们在Google地图上找到一条通往印度北部的新德里的道理,一路上不会经过任何的大城市。我们驱车一路往北走了300公里。路上,每当我们见到有小学,我们就停下来做调查问卷。我们把调查的结果做成了图表。由于我们仅仅是局部的抽样调查,结果未免会与实际有所出入。不过,从图上看得出,我们的调查结果似乎表明了学校越是边远,其教学的质量就越是糟糕。这看上去似乎是一副阴暗的图景。我们试图把这一现象结合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进行分析。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此两者并不互为作用,它与教室的大小无关、与基础设施的质量没有关联、也与当地的贫困程度无关。不过,我每到一所学校,我都会问那里的老师同样一个问题:“假如有可能,你愿意到城里去教书吗?“69%的老师给予肯定的回答。图上可以看到,离德里越远,正面回答的人数比例最大,而位于德里附近的老师则很少说愿意的,而在德里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老师则几乎是一致给予肯定的回答。我的推理是,老师们心底所想(即希望自己能在大城市教书)可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老师们的心理与其动机(motivation)对于教学的结果有巨大的影响,而不在于孩子们是否贫穷。
要是我们认真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一类技术几乎总是最先在大城市的校园里获得推广,然后才慢慢的普及到边远的学校。而恰恰是在那些大城市的学校里,新教育技术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也往往被认为是作秀。那里的老师会说,咱们的孩子本来就已经能达到80%的理解水平,而花费高额金钱引入新科技不过是使他们的理解水平提升到83%,则其实不是很划算。难道用30万美元买回来的技术就仅能给我们带来3%的进步吗?这不是明摆着的蹩脚货吗?而要是我们将同样的科技推广到边远的农村地区,假如那里的孩子原本的理解水平是30%,引入新科技以后,他们的理解能力上升到40%,这就是一幅完全不一样的图景了。因而我们说,新教育技术对于教育金字塔最底层的孩子最有效,可是我们却仅仅是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金字塔的顶端。于是我得出结论,即现代教育技术应当首先引入边远地区,然后才引入城市。
另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教师的疑虑。当你向一位教师推销新教育技术的时候,他会说,你想用机器来代替老师吗?那是不可能的。我不懂为何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想引用科幻小说作家克拉克的一句话:“一位教师要是可以用机器来顶替,那我们说他确实应该被这机器所顶替。”所以,我的看法是,我们在那些没有学校、或者教师不够、或者教师的水平一般的地区,可以推行“替代教育 “(alternative education)的教育模式。
接下来我要谈谈孩子的自我组织与我们过去几年做过的一系列试验,正是这样的试验促使我们产生“替代教育” 的想法。我们的试验的名字是“墙中洞——一个崭新的世界”。最初的试验是在新德里展开的。那个试验也非常简单。我当时的办公室隔壁是贫民区,我的寓所和那片地区也仅仅是一墙之隔。我们在墙上挖了一个洞,把一台优质电脑镶嵌到洞里,在旁边放上触摸板,并且联上网络。还在电脑里装上网络浏览器。
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情形:
屏幕上看到的是一位8岁的男孩和他6岁的妹妹,此时他正在教他妹妹上网。这不由使我们想到一系列问题:这是真实发生的吗?他们与计算机交流没有语言障碍吗?(那些孩子没有一个是会英文的)我们的机器摆在那里安全吗?会不会有人偷?还有谁负责教会孩子使用那台电脑?人们通常会以为那些孩子会跑到你的办公室里,请求你们教他们如何用电脑。
后来我来到印度中部一个村子里重复这样的试验。我非常肯定,在那里,还没有人教会过那里的孩子任何的新事物。那天天气很热(43摄氏度)。我们迎来的第一个孩子刚刚退学了,他那时是13岁。他来到机器面前,把弄了一下触摸板,发现屏幕出现了一些变化。要知道,这孩子在那之前还没有见过电视,所以过了两分钟,他才明白是自己的操作使得画面发生了变化。他不小心碰到了触摸板上的一个按键,浏览器弹出新的页面。八分钟之后,他已经懂得上网了。后来他还把村子里的孩子都带到那里,教会他们上网,等到夜幕降临,已经有七十个孩子学会上网了。看,只是一台镶嵌到墙里的计算机,还有一位孩子的八分钟的探索,我们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即孩子们可以自己教会自己如何使用电脑。
可是人们跟我说,你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印地语的操作界面。我说,难道让我把怎个互联网翻译成印地语不成?那是不可能的嘛。我们只能是让他们自己学。
这一次,我们把项目带到Madantusi,印度北部的一个村子。那里由于缺乏英文教师,所以当地的孩子都没学过英语。我们同样在一堵墙上挖了个洞,把电脑镶嵌到里面去。在那条村里,去到那台电脑旁边的更多是女孩(而在新德里的贫民区里,女孩通常不会去接触这样的东西)。因为没有办法联上网络,我们就留下了 300张CD在那里。三个月之后,我们再次来到那个村子。孩子们正在电脑上玩游戏,他们看到我,第一句话是,“我们要更快的电脑,要更好的鼠标!“我当时感到非常惊讶,我问他们怎么学会的。他们说,你只留下这英文的CD,我们没别的办法啊,就自己学咯。我粗略估计了一下,他们已经懂得了约两千个英文单词,虽然读音有误,但是使用得当。像退出(exit), 停止(stop), 文件(file), 保存(save)等单词不但在玩游戏的时候使用,还应用于日常的会话中。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语言不是一个障碍。事实上,孩子们假如觉得有需要,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英语。
后来,我获得了一些资助,就把我们的试点范围扩大。印度是一个很好的试验场,因为那里有众多不同的民族、种族、以及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印度是世界的缩影,那里的试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我们做了五年的试点,走遍了印度南北大部分地区。
看,我们来到了喜马拉雅山附近的地区,那里非常冷。我们用的是普通的计算机,还得请工程师设计出适合不同气候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沙漠地区,在临近巴基斯坦的地区,都有试点。在屏幕上你看到那个女孩,她正在寻找一个能教会她们英文字母表的网站。还到了印度中部,那里传统上以捕鱼为业,气候湿润,电脑摆在那里也极容易受潮。我们不可能把电脑放在空调房里,于是我们要想别的办法来应对潮湿的当地气候。这是一位六岁的男孩在教会他的姐姐用电脑,这种年纪小的孩子叫年纪较大的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
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即六至十三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组织起来学会这一切新事物。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他们就能学会这一切,这与任何别的因素都毫无关联。但是前提是这些孩子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我们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在没有大人的干预之下,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是多么有力量。我们做了详细的统计数据,不过在此我只想给大家展示这个孩子们学习能力的曲线图,在我们的试点地区的孩子的学习曲线几乎是跟城市发达地区的孩子的学习曲线是一致的。
孩子们通过电脑学会了什么?他们学会了基本的Windows的操作,学会了浏览器的使用,学会了电脑绘图,在线聊天,收发电邮,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就和我们大家一样。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会有三百个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学会电脑的使用,而这一切仅仅需要一台计算机。他们通常是由一位孩子站在电脑前面,他的身边有三个孩子在边上指点。于是他们四个一起获得进步。而在这四个孩子周围还会有十六位孩子在旁指手划脚,不过最后他们都学会了。他们边观察,边实践。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事情匪夷所思。不过你想想,八岁的孩子通常会听大人的话,大人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于是他们先是在旁边观察,慢慢的就懂得其中的原理了。
好了,我们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是,第一,小学基础教育可以是自发的,完全可以以一种“自我组织”的方式发生,而不一定要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渠道来实施。
第二点结论是孩子们可以自我组织起来,教会自己知识。
第三点是关乎价值判断的。我们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69个与价值判断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是”或“否”。其中有十六个问题争论较大,正反双方的意见可谓旗鼓对立。这些也恰恰是孩子们感到最困惑的地方。比如:“有时候说假话是有必要的。“孩子们不知道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作出回答——或者我们大家都不一定有一个很好的答案。
第四点是我留给大家的一个问题:科技能否改变人们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讲一讲自我组织系统。大自然充满了这样的系统:宇宙、细胞、组织、社会都是这样的自组织系统。尽管还有人坚持“智能创造(intelligent design)的观点,但是,目前科学界的普遍看法是,这些都属于自组织系统。此外,交通阻塞、证券市场、灾后重建、恐怖主义、武装起义,以及众所周知的互联网,都是自组织的系统。
在此,我用四句话总结一下我的演讲:
* ”边远“会对教育的质量产生影响;
* 新教育技术应当首先推广到边远地区,然后才引入城市发达地区;
* 价值观是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教条是强加于人的;
*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自组织的行为。
将上述几种判断汇合起来,我们形成对于未来的教育技术有了新的期待:这样的技术应当是自动化的、数字型的、不易出错的、不给人施加价值干预的、联网的、自组织的。
我们教育领域对于新技术都从来都是“拿来主义”。比如说Powerpoint,这原本并不是为教育而设计的,不过它优点多多,于是我们“拿来”了。还有视频会议,以及计算机本身,我们都奉行了“拿来主义”。
我希望我们能够发明出一种科技,这样的科技可以帮助边远地区的孩子,给予正确的价值指引,并且能避免暴力。我将这样的技术命名为”教育外包“(outdoctrination)。这会否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愿景?这个问题我留给大家思考。
谢谢大家。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